
台灣的飛碟研究於1970年代興起,在1990年代逐漸發展出一種飛碟學的東亞論述,以及台灣與東亞的飛碟調查意識,一方面,從古籍中考掘其歷史縱深,並深化其倫理意涵與哲思。另一方面,北台灣的大屯火山群週遭,一直是飛碟事件的主要地區之一,在北海岸、圓山、觀音山、七星山等地,皆有相關的記錄。作為負地理學的研究計劃之一,我們注意到火山與飛碟之間的神秘關聯,從人類/非人類存有到星球/星際之間的宇宙尺度,火山作為一個域外的接口或節點的想像不曾間斷。因此,我們邀請到台灣飛碟研究學會的創會者呂應鐘老師,為我們帶來一場講演,分享相關的飛碟學研究與經驗。(詳細講座資訊將於9月公佈)。
■ 計畫講題|飛碟,火山與外星生命: 兼談東亞飛碟學研究的建構
■ 計畫講者|呂應鐘 (台灣飛碟研究學會創會者)
■ 計畫支持|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-LAB
*關注我們的系列研究/講者群之講研訊息。
林正洪,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、大屯火山觀測站主任
吳祚任,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教授、海嘯科學研究室
江淑琳,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、英國愛丁堡大學科學與技術研究(STS)博士
江晃榮,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研究所博士、台灣外星人研究所所長
呂應鐘,歐盟伯爵漢國際大學自然醫學博士、台灣飛碟研究學會創會者
呂理昌,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、前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課長
何顯榮,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、台灣古文明研究室主持人
往櫺,台灣靈異研究學會創會者、地外訊息接收者與研究者
(陸續增加中)





指導單位 | 文化部
主辦單位 |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
執行單位 | 引爆火山工程
有一則關於 負地理學|系列計劃講演-飛碟,火山與外星生命: 兼談東亞飛碟學研究的建構 的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