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2019 焱山計畫—城市煙人調研、火山煙人調研、火山口夜營與調查
2016年,引爆火山藝術行動在陽明山地區進行了一系列的燃煙計畫之後,在2017年進入城市與火山的區域關係研究,透過對2012到2018年之間新聞媒體報導的敘事策略與影像再現之研究,去拆解媒體塑造的火山形象,探討火山如何透過媒體被恐怖化,以及城市將自然他者化的問題。並探究除了「臺北滅城」的恐懼想像之外,台北的士林、天母、北投地區作為未來火山作用的可能範圍,人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係可能為何。在2018年,進一步的以「火山如何使用城市」的提問,進行現階段的實踐,並重新思考城市與火山、人與火山的關係。
進一步追問,如果從山的視角,火山會如何使用城市?如果火山是某種感知的母體,我們會如何生存?「煙人」行走於大屯山區的硫磺噴氣孔周遭,彷彿呈現出一種生活在火山周遭,與火山地質特徵趨同的物種。也如同一個指向未來的生存樣態,想像火山與人類之間更進一步的交互關係。也許因為大屯火山群在台灣歷史上並沒有任何噴發的紀錄,以至於在書寫城市發展歷史的時候,往往也排除了自然史,而「煙人」的影像計畫,所思考的即是某種如何共存的「未來歷史」。
2018.3《火山行動-煙人》,山腳斷層線







2018.3《火山行動-夜宿火山口》,七星山火山口










2019.4《火山行動-城市煙人》,臺北市北投街區